「竹」起科技防疫網
日前集結醫界及科技界的意見,呼籲「尋一條科技防疫的道路」的想法,得到一些回應與關注。學界、科技界期待整合運用資源,積極發展最新科技協助防疫,並且盼望從科技重鎮「新竹」出發。
在熱心產業界人士的奔走下,新竹縣政府將在蔡總統指示成立「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」的基礎上,設置科技防疫網小組,並採納C-Tech的概念架構,邀請醫界、科技界及企業界等民間單位,加速打造新的防疫科技,築起科技防疫網,楊文科縣長也邀請我擔任小組的顧問之一,十分榮幸能盡點心力。
因應防疫而生的科技,我們稱它為C-Tech。C-Tech建立在一個5X5的初步架構,未來可以再擴充,大家可以從圖裡面簡易了解這個概念。C可以是COVID-19簡稱,也可以是Connection(連結)、Communication(溝通)、Community (社區)、Corporation(企業)的意思,放在左邊的欄位。上方的的欄位則分別是「預防」、「追蹤」、「隔離」、「治療」及「關懷」,互相對應。
簡言之,C-Tech的目的,在於建構科技防疫+全民防疫的安全網,來打破已經進入社區的(隱形)病毒傳播鏈,這需要擴大地方培力(empowerment),並利用科技防疫網加乘防疫效果,達成民眾7分自助2分互助1分公助,的721原則。在這個網裡,若有科技輔助,保護自己,也保護別人,減少迷惘。防疫不是只有中央的工作,強化地方政府與全民防疫,則能分擔中央繁重的防疫負擔。
試想運用科學技術,發展出一套可以在手機上使用的系統,將資訊整合在一起,每一個人都能用最便利的方式,在不同階段取得防疫所需的整合性資訊指引。其中包括預防知識、最新確診情形、熱區示警、追蹤足跡、篩檢站資訊、隔離資訊、醫療服務、疫苗資訊、實名制QRcode掃描、社區關懷、線上心理諮商等,都試整合在一個APP裡,那麼科技將成為協助我們防疫生活的重要工具,能更有效率、更聰明地協助我們回到安全、安心、安定的生活。
不止如此,我們甚至可以更大膽想像結合智慧醫療的可能性,例如血氧偵測和遠距醫療等。在顧全法規與個資問題的使用下,大數據所統計的訊息,也能協助疫調數位化,幫助政府更精準防疫,讓科技協助我們全面掌握正確資訊流,才能有效為個人、家庭、社區、機構、企業築起安全網,降低民眾在疫情急遽爆發時對未知的恐慌和傷害。
有人說,全世界的病毒加起來,可能是一個拳頭大小,這個如同原子彈威力的病毒,已破壞了世界秩序,也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,甚至危及許多人的性命。因此,我們必須有更超前的思維、更強烈的企圖心來升級醫療能量、並加速創新科技發展,才能找到對應的方法,快速反應。當全世界都在尋找科技防疫的方法,台灣民間許多高手,也正投入相關研發。儘管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,儘管可能必須經過漫長的實驗,但這卻是一條必須走的路。
科技防疫能從新竹出發具有相當的指標性。除了新竹是科學重鎮之外,地方政府在防疫上肩負重大責任,楊文科縣長曾任竹科及中科管理局局長,他特別提到,在蔡英文總統期待的「竹竹苗防疫作戰聯盟」架構下,希望能擴大推動科技防疫網。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守住竹科勞苦功高,苗栗縣徐耀昌縣長在京元電廠抗疫期間,也曾多次與我討論防疫的相關工作。地方政府在防疫上,竹竹苗若能進一步仰賴科技工具,將能帶來防疫上的重大突破。
我也將盡綿薄之力,推薦專家學者,共同參與這個防疫史上的重要時刻。讓我們不分彼此,團結防疫守台灣。
楊文科
林智堅
徐耀昌加油讚